国庆长假刚到,同事小王便乘京九列车开始了北京游,小钟也不甘落后,急急忙忙飞往三亚。看到亲朋好友纷纷远行观光,家庭贫困的我只好带着妻儿,骑上摩托车在城郊山野中寻找“风光”。我们全家在休假中,一切随意而动,晚了找个亲友家宿夜,饿了找户农民家买吃的,草坪上睡觉,小溪中摸鱼,山林间寻野果,捡磨菇,从从容容,散漫而惬意。七天假期,妻照了三个胶卷的客家风情,儿子做了6个动、植物标本,我则拜谒了苏区革命时“将军县”———兴国的三个故战场。
假期结束,同事见面,小王说累死了,七天的假期坐了四天四夜的车,小钟说三亚蛮好,就是花费太高了。话虽这么说,他们的言谈中满意的心态还是尽显其中,他们在故宫、长城、三亚的留影,一张张压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下,同事们着实议论了一番。不过“萝卜、青菜各有所爱”,同事们远行,为实现了到某某一游的心愿而高兴,而我则为有这个假期随意玩而感到实惠。我既未受长途颠簸之苦,更无潇洒一回俭全年之烦。
对于假期,外国人叫度假。据说他们的根本目的是放松身体,恢复最佳工作状态,以便更好工作,因而大到国家总理、总统,小到公务员、公司职员,每年都有一定的假期。他们或高山、或大海、或草原一路逍遥而行,从容享受生活。因而度得自在,度得潇洒。而我们则习惯叫放假,使人一听便联想起放学、放风等字眼。事实上也是如此,假期一到,人们蜂拥而出,搭火车、坐飞机,东奔西赶,结果许多人在假期中越度越累。近几年人们放假又创出了“假日效益”这个新名词,政府有“假日办”商家有“假日效益”,经济学家有“假日现象”等等。在我看来,市场经济有其自身规律,名胜古迹各有自身最佳观赏时期,难道人们非要在“假日”才会消费,景点非要到放假时才最美?显然不是。
德国科隆大学的乌伦布鲁克教授说得好:大多数的人希望在假期中做太多的事,但是,假期首先应当用来享受那些你通常没时间享受的东西———爬山、散步、读书,不慌不忙,外出吃饭等等。否则,假期将越度越累。